网络外部性影响因素
产生因素
网络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或者叫做网络内部信息交流的交互性 。也就是说由于这种系统性与互补性衍生了产品的协同价值。最后,网络基础设施一般都具有投资额巨大、投资周期长、垄断性强和使用期限长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外部经济性的长期存在。
网络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具有互补性,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
影响因素
从网络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来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速度。
网络规模越大,外部性越明显,并且在网络规模超过一定数量(控制论中所述的阈值)时,外部性就会急速增大。
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速度越大,外部性越大。但相对于网络规模而言,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速度起的作用更小。
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消费者效用函数
传统经济学认为消费者效用是价格的函数,同时随着价格的增大而减小。考虑到在对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假设的情景中,我们认为消费者是短视的,他们的效用则只受当前价格和网络价值的影响。
网络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的自有价值,另一个则是网络的协同价值。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除了对自己的支付能力 收入水平 、产品的自有价值进行权衡判断之外 还需要考虑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协同价值的影响作用在网络经济中十分的显著,它的大小成为网络产品区别于传统产品的重要特征,并表现为网络外部性这一重要经济现象。
通常,我们会用下式表达网络经济的消费者效用:
其中 k 为网络自有价值,α指用户对网络规模的重视程度,p 为商品的价格。
市场需求曲线
1、网络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由边际消费者效用递减规律可知,在任意确定的网络规模下,市场需求总是随着 n 的增加而减少。
2、网络规模未确定时,由于网络外部性的作用,随着购买该产品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产品产生的协同价值会越来越大。直到 n 值达到使这一产品在消费中出现拥堵、管理成本过高等情况的数量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才会向下倾斜。
总述:
传统的需求曲线并未消亡,只是随着消费者网络的增加,需求曲线一直在变化。当整体网络增加到一定规模以后,消费者的有效网络基本上已经完备了,也就是说整体网络再增加,消费者的有效网络未必会相应增加,因而需求曲线向下。也称为边际网络外部性递减的现象。
市场效率
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会破坏市场效率,它将导致实际产出与社会有效产出出现偏离,或者出现次优技术获胜。
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往往意味着收益递增,某些厂商制造或卖出的东西越多,产品的价值就越高,这种价值的提升,本质上并不依赖于供给侧的投入,而是由用户之间自发影响产生的正向规模经济。由于产品价值的不断提升,厂商所获得的优势就越大,获得收益也更加容易。所以以“需求侧规模经济”为主的商业模式,更容易实现“赢者通吃”。